不知為何肚子痛?可能是避孕藥導致的血栓?
一、口服避孕藥:基本原理與常見成分
口服避孕藥的常見成分和如何在人體運作?
口服避孕藥(OCPs)主要透過兩種女性荷爾蒙來達到避孕效果:
- 雌激素(乙炔雌二醇):抑制腦下垂體分泌促卵泡激素(FSH)與黃體生成素,防止卵巢釋放卵子,進而阻止排卵。
- 黃體素:改變子宮內膜與子宮頸黏液,讓子宮內膜變薄,讓受精卵沒辦法輕易著床;與此同時,子宮黏液的濃度增加,也會讓精子不易通過。
這種避孕方式不僅使用方便、成功率高,會是許多對於想要調整經期或減輕經痛的女性的優先選擇。但是,口服避孕藥並非完全無風險,其中「血栓」問題就是許多女性關心的重點。
二、血栓是如何形成的?為什麼避孕藥可能會導致血栓?
1. 促進凝血因子活化
- 雌激素會促使肝臟合成更多的凝血因子(如纖維蛋白原、凝血因子 VII 與 X),同時降低抗凝血酶 III 的濃度,使血液更易凝固,血栓的風險也會隨之上升。
2. 增加血小板聚集
- 血小板(Platelets) 在止血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。當黃體素與雌激素共同作用下,可能使血小板更容易黏附並聚集,形成血塊,造成血管阻塞。
3. 影響纖維蛋白溶解系統
- 血液凝結與纖維蛋白溶解必須維持平衡。一旦平衡被破壞,血栓便更易生成並堆積在血管內。
4. 對血管內皮的影響
- 健康的血管內皮細胞 能幫助防止血栓形成。而避孕藥可能會對荷爾蒙產生變化,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,當血管內皮受損或功能異常,血栓風險隨之提高。
如果你在服用避孕藥期間出現以下症狀,請立即就醫:
✔ 持續性肚子痛(可能與血栓影響腸道血流有關)
✔ 下肢腫脹、疼痛或壓痛(特別是一側的腿部)
✔ 呼吸困難或胸痛(可能為肺栓塞的徵兆)
✔ 突發性視力模糊、劇烈頭痛(可能與血管阻塞有關)
這些都可能是血栓的早期警訊,務必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!
三、通過數據了解,血栓風險有多大?
1. 一般人群基礎風險
- 在未服用口服避孕藥的情況下,每年約有 1–5 例/10,000 名女性會發生靜脈血栓栓塞(VTE,Venous Thromboembolism)。這是整體人口(無論是否服用避孕藥)的基礎數據,通常受年齡、遺傳、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。
2. 使用口服避孕藥後的風險
- 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藥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此風險。高劑量雌激素(50 µg)的產品,血栓概率比低劑量(15–30 µg)更高。
3. 高危險族群
- 家族史:若家族中有人罹患過血栓或靜脈血栓栓塞,個人罹患風險將顯著增加。
- 吸菸:吸菸會影響血管健康,與避孕藥的聯合作用可能大幅提升血栓風險。
- 肥胖:BMI > 30 的女性使用避孕藥後(血液循環受影響)的血栓機率可能加倍。
- 手術或長期臥床:這些情況會使血液流動減慢,更容易產生血塊。
四、這些族群要特別小心!
1. 產後、哺乳期女性:部分女性在產後或哺乳期也可能使用避孕藥,但此時荷爾蒙改變幅度較大,需要更加謹慎。建議與婦產科醫師討論其他替代方式或最佳服用時機。
2. 年齡超過 35 歲:若超過 35 歲(血管彈性下降)且同時有吸菸習慣,血栓風險明顯提高。醫師通常會評估是否可改用低劑量雌激素或非口服方式,以確保安全。
3. 更年期前後:雖然更年期女性可能較少需要口服避孕藥,但若因其他原因仍在使用,必須謹慎關注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等狀況,並密切追蹤是否有血栓前兆。
更年期 ≠ 完全不需要避孕。如果你屬於以上特殊族群,務必與醫師充分討論,避免自行調整或停用藥物。
五、降低血栓風險的方法有哪些
雖然口服避孕藥可能會增加血栓風險,但透過正確的選擇與生活調整,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。以下提供幾種可行的策略,幫助你安全避孕,同時維護血管健康。
1. 選擇低劑量雌激素,減少血栓風險:
雌激素劑量與血栓風險呈正相關。若擔心血栓,建議與醫師討論改用 15–30 µg 雌激素配方的口服避孕藥,以減少對凝血系統的衝擊。
⚠ 不建議自行更換或減少劑量,應在醫師建議下調整,以確保避孕效果。
2. 不同孕激素的血栓風險比較
類別 | 血栓風險等級 | 特點 |
E4(Estetrol) 避孕藥 | ⭐⭐⭐最低血栓風險 | 較低血栓風險,具有較安全的特性, 對凝血系統影響較小 |
第二代孕激素 | ⭐⭐較低血栓風險 | 經過長期使用驗證,安全性較高, 影響凝血系統的風險較小 |
部分第四代孕激素 | ⭐⭐較低血栓風險 | 相較於第三代,對血栓風險影響較小, 但仍須醫師評估 |
第三代孕激素 | ⭐較高血栓風險 | 可能提高凝血因子活性, 特別需要注意高風險族群(如吸菸、肥胖者) |
🔹 重點提醒:每個人對荷爾蒙的反應不同,應與醫師討論最適合的避孕方式。
3. 改用非口服避孕方式
- 子宮內避孕器(IUD):不經由荷爾蒙在血液循環中作用,對凝血系統的影響極小,特別適合高危險族群或對雌激素敏感者。
4. 停用口服避孕藥前後的管理
- 大型手術或長期臥床前:建議提前 4 週停用口服避孕藥,以降低術後或臥床期間的血栓發生率。
- 一旦發生血栓事件:應立即停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,並在醫師指示下使用替代方案。
5. 生活方式調整
- 戒菸:吸菸與口服避孕藥的聯合作用會大幅提高血栓風險,戒菸能有效減少負面影響。
- 控制體重:肥胖本身就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,若再加上雌激素影響,更要注意體重管理。
- 適度運動:促進血液循環,避免下肢靜脈血液滯留,能有效降低血栓風險。
六、常見問題(FAQ)
Q1:服用避孕藥後肚子痛,是否一定是血栓?
A:不一定。肚子痛可能是腸胃不適、經期疼痛或暫時性荷爾蒙波動所致。但若腹痛持續加劇,或伴隨噁心、嘔吐、下肢腫脹等症狀,務必盡速就醫檢查。
Q2:停用口服避孕藥後,月經會大亂嗎?
A:大多數女性在停藥後會逐漸恢復自然的月經週期,但可能需要一段適應期。若停藥後長期不規律,建議諮詢婦產科醫師。
Q3:若已發生血栓事件,能再使用避孕藥嗎?
A:不建議再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。醫師會提供其他替代方案,如純黃體素或子宮內避孕器。
Q4:如何更快辨識血栓前兆?
A:留意下肢(尤其是小腿)是否出現腫脹、紅腫、觸痛、皮膚溫度升高等;也要注意突發性胸痛、呼吸困難或不明原因的劇烈腹痛。若有疑慮,立刻就醫。
總結
無論是肚子痛,還是擔心避孕藥與血栓風險,最重要的是及時諮詢醫師,做好健康管理並關注身體變化。口服避孕藥雖然是一種方便且有效的避孕方式,但可能會提高血栓風險,特別是高劑量雌激素使用者、吸菸者、肥胖者或 35 歲以上女性。因此,選擇低風險的避孕方式、評估個人健康狀況,並定期追蹤身體反應,才能確保安全避孕,遠離血栓風險。
雙和醫院生殖中心
TFC台北生殖中心
〈延伸閱讀:賴廷榮專科醫師專欄|事前避孕藥Q&A:無套需吃多久才安全?對身體好嗎?是否可自行購買?第幾天開始服用?〉
☆若你有家族史或任何高風險因子,立即諮詢賴廷榮 專任主治醫師,找到最安全的避孕方案!
☆獲取最新醫療資訊與血栓預防新知,按讚追蹤醫淬思Instagram
☆更多重要醫療新聞訊息,請上醫淬思官網
編者: [ 醫淬思MPH團隊 ] 與 [ 醫淬思AI Lab ]
校閱:賴廷榮 專任主治醫師
請善用文獻檢索與原文閱讀進行內容驗證與使用!

